学科简介
一、学科定位与目标 以支撑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惠及民生为主旨,坚持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并举,增强学科发展后劲,深耕优势学科方向,强化产学研特色,汇聚资源、构筑高峰,切实落实学科建设主体责任,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学科,成为国家生物产业重要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辐射平台、生物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工程学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同类学科排名前2名或前3%。 二、学科优势与特色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始于1981年成立的浙江省第一个生物工程类本科专业——微生物化学工程,于2003年获生物化工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遴选为浙江省首批重中之重学科,2012年滚动进入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2017年入选浙江工业大学“一流高峰学科”,2022年入选浙江省“十四五”一流学科(A类),2023年入选浙江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历经四十余年的积淀,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学科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上取得了全方位突破,在国内外生物工程学术、产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科首席科学家为国际著名生物化工专家沈寅初院士,学科负责人为知名生物化工专家郑裕国院士。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分别达到90%和50%以上。 学科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生物产业重大需求和技术前沿开展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鲜明。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成就斐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浙江省专利金奖2项等。 学科建有手性生物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2011计划”)生物制药中心、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制药中心、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生物有机合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可再生资源利用与加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化学》《生物工程设备》《微生物学》和《荧光蛋白的中试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生物钟与健康》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细胞工程》等8门省级一流课程,《微生物学》等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因工程技术》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药物生物信息学》2门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重点教材10余部。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90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在研千万元以上企业委托项目14项,年人均科研经费80.5万元;在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800 余篇,拥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40余件。 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业大学“努力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构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坚持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并举,建设成为生物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 四、学科方向设置 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凝炼,在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与材料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生物工程学术界、技术界和产业界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五、国内外影响 学科在国内外生物工程学术、产业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据《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白皮书2019》统计,学科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数列全国第11位。学科坚持以“综合化、特色化、卓越化、国际化”为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等诸多海外院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2024年5月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