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
生物制造与生命健康(二)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5月7日(周五)上午8:30
地点:朝晖校区邵科馆国际会议厅
三、主讲人及题目
主讲人 | 单位 | 题目 |
张大伟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生物传感蛋白设计及其在菌种筛选中的应用 |
吴 边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碳氮成键酶的计算设计 |
魏 炜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抗肿瘤仿生剂型工程 |
纪晓俊 | 南京工业大学 | 基于丝状真菌的绿色生物制造 |
薛亚平 | 浙江工业大学 | 重大疾病防治原料药绿色生物制造 |
四、主讲人简介
张大伟,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在美国维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5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工业微生物菌种构建,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及相关工业生物技术产品方面研究,多项技术成果已经在企业应用,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获2020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2017年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2018年天津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滨海新区杰出青年培养计划。共发表文章80余篇,包含Nature Communications,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ACS Synthetic Biology等,申请专利50余件。
吴边,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获国家优青基金资助。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学专业,2010年于荷兰国立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工作致力于微生物催化相关的元件挖掘、机理解析、酶工程等工作;解析了数类微生物酶催化碳-氮成键反应的详细机理,并通过人工改造将其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精准合成与定向修饰。近年来,将蛋白质计算机设计的前沿方法引入酶工程的研究中,促进了复杂大分子结构设计的发展。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hemical Biology、Angewante Chemie、ACS Catalysis、Advanced 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系列化学品的生物合成途径,已有多肽药物酶法拼装、β-氨基酸生物合成、氮杂环类药物中间体顺次发酵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曾获中和青年多肽科学家奖与中国微生物学会优秀青年酶工程学家奖。目前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
魏炜,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优青。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专委会委员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专委会委员。2004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硕博连读,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2013年和2018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长期从事仿生剂型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优博/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剂学奖、侯德榜化工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并入选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北京市科技新星和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Immunity、JAC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02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6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纪晓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获得者;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青年编委(Youth Editorial Board Member)等。2001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南京工业大学本硕博连读,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留校工作后,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6-2017年在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Jens Nielsen教授领导的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为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技术指导的生物制造过程,围绕着丝状真菌和非常规酵母两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通过改造或从头设计微生物细胞的代谢途径,实现功能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先进生物制造,进一步通过设计新工艺及新型生物反应器,实现生物制造过程的强化及放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3)等奖励。先后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等奖励,并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在AIChE 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ACS Synthetic Biology,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dvances, 化工学报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并受邀主编出版译著1部,参编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参编Springer和Wiley出版社英文著作3部。
薛亚平,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获得者,浙江省级领军人才计划获得者,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工业大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杰青)等。长期从事生物制药、生物催化与转化、酶工程、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项目。与国内数十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发成功了多个医药及中间体、农药及中间体、营养添加剂等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建成了多条工业化生产线,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已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S Catalysis,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授权中国、美国等发明专利100多件;已指导5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多名学生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编写了《生物加工过程与设备》、《抗氧化剂的生产及应用》、《生物工程设备》等教材和书籍;参与了3部英文著作的编写;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等。